报名热线:

0898-08980898

个/性/化/教/育/行/业/领/跑/者

天辰注册

CURRICULUM

天辰APP下载

0898-08980898

广东省清远市

123456789

天辰新闻 >更多
天辰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天辰新闻

在香港理工大学 (PolyU)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2023/08/27

香港理工大學 (簡稱理大;英文: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縮寫:PolyU),理大是一所應用型大學,與工商界合作緊密,關注社會和國家的實際需要。

@倾心

我想说你够了。。。。。。。。。。。。。你应该告诉大家多图杀猫。

----------------------------------------------------------------------------------------------------------------

我让某人邀请我了。

最近这些“就读体验”的问题实际上挺无聊的,不过既然有就说一说。

我基于某些原因在这里读了本科和研究生,所以大致两方面生活都比较了解。

学习方面,图书馆书很多,这个非常好,学术上我需要的书基本都能找到,最多被别人节奏。设施也不错,2011年左右图书馆重新装修进了很多设备。图书馆有电脑室和影音播放室,尽管我看不出来那么多Mac到底有什么大用。对于研究生,新建了独立的研究小屋子,条件和环境很好,是我师姐的最爱,但数量不够,需要预定和抢,所以我也懒得去。此外还有其他地方有电脑室。但扫描仪就两台,这点很不好。

考试期间学校图书馆会挤到爆,有学霸会去占座,但我基本不去。总体来说,学习的地方空间比较狭小,红磡这个地方寸土寸金,也可以理解。所以期末期间我一般不去,读了研究生有了办公室,除了借书也基本不去。顺带一提,图书馆有个咖啡馆,还不错,可以吃吃东西。

学术上本科的时候,主要是中国人居多,包括香港人和大陆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讲的真的好,有的口音奇葩的完全听不懂。这个本科生教育实际上和教授的学术水平关系也不是特别大,这点我认为一向有很多人误解。说实话由于local水平以及其他原因,理大课程难度设置也是不一致,有些课比如会计水准比较高,挂科率也不低。但总体来说数学偏弱,这会妨碍一些人继续读研究生的计划。部分同学,尤其是内地生有时候会觉得难度不够,学有余力。还有甚者要求学校调整课程,此事不多谈,咳咳。

总体来说你还是能学到一些东西,比较偏向实用,但在理论构建上有所不足,所谓红磡大技校哈哈。这个方面我能举出很多例子,但黑的过分我就不在这里说了。

学习的心情还是不错,系里虽然在课程设置上基于种种原因不能令人满意,但能提供给我们足够资源去自己研究一些东西。系里电脑各种软件安装的很全,这点还是很不错。别的方面,有一些选修课,有些偏文科的选修课真的是只能在hk学到,虽然我对一些观点可能不是十分赞同,但至少能畅所欲言,不像大陆,你们懂的。所以学的也很开心,教授有的人品真的很好,帮助同学也很热心。有个教授,态度很高傲,经常鄙视我们,但有事情实际上都会帮助的。但是也有些人,这个我就不人身攻击了,引起中港矛盾就不好了。

学校的人文环境来说,中港矛盾冲突弱于三大,这点稍微好一些,就像

@Chris Xia

学姐说的,允许政治冷感。但也不是完全就没有事情,但生活的不会特别压抑。社堂文化,local们来说也很疯,他们的价值观是住hall就是来玩。也可以理解,毕竟只有一年。但比港大好多了,偶尔上过八卦报纸,因为尺度太大,我不详说,但内地生可以不掺和。所以还好。学校在新的宿舍里不让宿舍的宿生会成立,从源头上杜绝奇葩扰民活动的出现。还真是大快人心。总体上也比较世俗,商科还是比较强势,但香港就这样,我不太喜欢,但也可以接受。

社团上是这样,基本上local和内地生很难玩到一起去,社团要不local占多数,要不内地生主导。但hk的好处是社团非常自由,你有组织社团的自由,只要你有800个签名就可向学生会注册。已经存在的社团没有学校管着你,他们不想也不太能管。全部自己对自己的会员负责,所以你总可以找到你最喜欢的社团参加。只要经过种种方式,你就可以上庄,就是成为社团干事会成员,过程各有千秋,比较锻炼人。这点可能强于大陆学校。不过这个过程槽点很多,学生会本身也有很多令人不能忍的地方。也不是说完全自由就好了,各种扯皮矛盾也时有发生。

平常生活,理大比其他学校好处就是地理位置非常好,属于市中心,不在山上。毗邻红磡隧道和红磡火车站,周围食肆分布秘籍。也就城大可以抗衡吧。别的学校经常有慕名来吃饭的。但是这样面积比较小,感觉偶尔有些压抑。学校整体红色风格,据说是为了辟邪,周围有三个殡仪馆。但我和社会系老师探讨过,据说这只是因为当年英国运来的砖是红色的。所以保留下来。

理大宿舍条件基本上全港最好了,不论新旧,二,三人间,独立卫浴,不断网断电断水。设施充足,还有台球室啊,等娱乐设施,旧hall还有游泳池。总之会过的很开心。新宿舍还有部分房间有无敌海景。

理大这里交换机会也很多,但学校可能不是最一流的,就当旅游也是很好,学校也会帮助同学找实习。

想到这么多,先说这些。总的来说这五年过得还挺开心。

@Dantin

喵,不过拖了很久,真的不好意思……

前两天回香港玩去了,回到家里来看理工大学的问题,说起来真是感慨万千。此次去香港同行的一个师兄,当时在HKU交换的时候曾经拽着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北大?你为什么不去港大?你为什么要去理工?你一点都不精英”,不过我当时已经知道,对我来说红磡技校已经是我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尽管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被分成了两个割裂的部分。

比较激进的说法可以参照

如何评价香港理工大学的本科教学及本科课程设置?

里我的回答;那算是一个既得利益者在面对质疑时比较冲动的反应了,里面也有不少闪光弹。不过这次我觉得可以平心静气地来说说我在Poly作为一个异类的感受。在这个“理工学校”里,我学文科,而且是文科中的理论;本科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逐渐淡漠了和周围同学的交游,大概也就花更多的时间在“人”以外的因素上;所以多多少少,也就算是个异类吧。

香港的学校基本都有一种刻板的性格,很适合做学校拟人;也许是受了张爱玲的影响,我挺热爱给她们写人设的。如果真要拟人的话,HKU自然是身世高贵、颇有点自命不凡的英中混血大小姐,一手拿着英式的灰黑色呢子大衣,另一手拿着莎士比亚的戏剧集,拖着定制小礼服的裙摆站在薄扶林高高的山头上睥睨众生;CUHK是香港传统士绅家大小姐(比如元朗邓氏的那种),穿漂亮古风绣花长衫捧线装书,站在吐露港边马料水的山头上瞪着HKU;UST有点内地三好学生的调调,梳着麻花辫子,戴着黑框眼镜,运动服外面套个白大褂,拿着烧杯试管,一个人躲在西贡边的清水湾战战兢兢面对老板训斥;CityU是香港中产阶级家女儿的化身,住在九龙塘半山,一身国际名牌的时装,拿着智能手机,但论血统不如HKU和CUHK高贵,于是咬着牙非要出人头地,打败那些“旧势力的压迫”。

而PolyU,是个家境更为一般的女孩子,来自红磡、黄埔,来自沙田、奥运,来自屯门、天水围,穿Topshop和Zara的衣服,在打折季买时尚手袋,拎杯贡茶叼着鱼蛋逛旺角,在广东道的大牌子门口Window shopping,暗想着毕业之后要找份合适的工作,不管是考虑投行还是跑去四大,总之要攒到足够钱就把Chanel拿回家。并不能说胸无大志,但也没有那么多救国救民的使命,也没有非要刻苦钻研的决心,与其讨论要不要占领中环,或者是要不要发Nature,还不如想想下个月能不能加工资要不要跳槽。

我一直说我大PolyU——或者按照大家的爱称,“红磡技校”——是个“世俗的学校”;这里的世俗,就是这种市井小民的态度,从课程设置,到学生生活,无不透出这种“做人呢,最重要就是开心”的态度。Poly的世俗气一大部分来自于她的定位:

大學的宗旨是就科技、理科、商科、文科及其他學科提供著重應用的教育、訓練及研究,以及為商業、工業及專業界別提供服務。 (引自香港条例第1075章香港理工大学条例)

这个为了工商业的实用功能设立的学校,自然不可能离着整个世界那么远;她必须走到这个城市里,把她的学生送到酒店、医院、建筑事务所里,让他们在毕业之前就知道象牙塔之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不过,虽然这么说,她也并没有封死留在象牙塔里的台阶,而是给了足够的选择自由,并不是说你到这里来就是要就业的;也许过两年,我能在某个会议里和本科时的老师碰面,谈论一些专业的研究问题——我们的老师自己也有各自的研究,有些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力。想沿着台阶继续进修的人,自然会有充分的资源,如果学校里没有,至少还有HKALL的帮助——只是看个人的造化能不能找到了;当然,大多数抱怨没有机会的人,大概是根本就没打算去找……

课程并不能算太难,这也算是“世俗”的一点吧,毕竟为了“做人要开心”的目的,肯定要迁就大多数人的水平,所以教学的质量与世界顶尖的本科教学肯定差着一些距离,但是总能遇到一些惊喜,至少在我们专业,只要你想学,内容始终有用,也还有一些来自于语言交流本身的挑战。大家并不坏,虽然有的老师刻薄一些,有的同学堪称奇葩,但大多数人还是很友好的。Poly的成绩不采取正态,不会因为拉curve就调整分数,所以大家的得分都算是实打实的,并且只要3.5以上就可以进Dean's List,一视同仁,因此也不会出现非要争到前10%的撕逼大战(我们好多同学都拿了三四次Dean's List;唯一有点微词的是我们毕业那年的Most Outstanding Student的评选,当然是那个女生自己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理大的小米们,大多数小米是我见过的最有效率的小米(好像除了IAO的小米之外我的印象都相当不错),有问必答,几乎秒回邮件,态度非常温柔。本科时系里的小米Natalie和我们学生几乎是玩成一片的,我们有什么大小问题可以随便问她,后来她结婚回家了……

在这个红色的校园里,大家各自过各自的,人流穿梭,相安无事。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聊当前的研究形势,当然也可以聊当季的时装和城里新开的餐馆。整个学校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杂乱而有序的现实世界,没有统一的要求,但有需要遵守的规则,图书馆阅览区不许吃东西,过了深夜宿舍楼里不许吵闹,不要在公共区域里扔垃圾。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设施和足够的空间,让要钻研的人可以接触到一手文献,选了社会活动的人一周七天晚上全部献给社团,让喜欢凑热闹的可以在Hall庄疯玩疯闹,不想社交的可以在宿舍里睡大觉,让热爱民主墙的热爱民主墙(虽然民主墙上的内容很有可能是“图书馆里总有同学在吵闹”或者“7-11的东西怎么又涨价了!我要抗议!”),政治冷感如我,也可以老老实实缩在图书馆。这就是PolyU,她不绑架任何人,不用道德,不用制度,一切由你自己选择,而选择的后果,也需要自己承担。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本科的时候可以轻松维持住两份不同的生活的原因:没有人逼着我非要参加那些社团活动,我不用非要以上庄的方式保住自己的宿位,有充分的时间选择是学习还是玩,和谁一起玩,和大家玩什么。在我还是个新生的时候,没有人会要求我们在迎新周的时候就大谈自己情史,没有人会认为不说就是不合群。我的室友在周末跑去粉岭做义工,我的隔壁出门听音乐会买衣服,我的对门在准备考ACCA念书死去活来,我在做字幕、做小说翻译,就真的像TVB里的那句话一样:“做人呢,最重要就是开心。”然后我室友就端着糖水过来,“我煮了银耳羹,你要不要喝?”

(红磡宿舍的公共区域是有厨房的;第一任室友是广东人,偶尔会煮糖水,不过后来我们嫌麻烦就跑到街市去一家家店吃过来了。我们曾经在宿舍打边炉,用四川麻辣锅底,呛得惊动了FMO,最后也没有警告我们,只是告诉我们记得开窗户……)

(以及根据我们老师的说法,红磡宿舍在2001年到2011年之间,十年没有涨价。大家可以想想看香港房子那么老贵的地方这是多么珍贵——刚收到通知,我现在的宿舍下学期每周要涨7英镑……)

学校是暗红色的,从墙面到平台的地砖;从精神上来说,Poly延续的也是英国红砖系大学的精神,她的教育是为了工业为了产业,是对平民开放的。但是生活是彩色的,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香气的,正如我曾经在西营盘某组织的征文里写,我站在红磡,左手是落马洲,右手是天水围。

在学校讨论得最多的问题,不是essay该怎么写,不是实习该怎么找,而是“今天的午饭/晚饭去哪里吃什么”。从C Core往尖沙咀走,一路上都是好吃的;过了红隧的天桥,过了红磡站,下到红磡街市,一路上都是好吃的。即使到了本科后期,精神紧张如我,因为Turnitin的结果算进了Appendix而沮丧地在教学楼角落里哭,听说同学要拉我一起去吃回转寿司,也会笑逐颜开。都会国际的每一家店、红磡街市的每一家店,都是满满的温情和回忆:已经倒掉的金圆轩,我们不知道吃了多少次庆功宴;锅碟的老板娘会和善地问我们“这么远跑来香港读书,想不想家呀”;基友发烧躺在宿舍里,就想吃素食轩的一个三餸,于是下课后特地跑去买外卖;看SPEC入迷的时候,一定要在海逸八层的日料那里吃煎饺。更不用说每年CMSA都要说的云贵川,通宵到凌晨去解馋的芝麻绿豆,我系的著名八卦集散地八方云集,连老板都已经认得我这张老脸不用问就知道是口水鸡米线的川粤,喝了28个星期的贡茶……这些都是我在Poly的一部分,每一口食物饮料都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给我的研究和玩乐提供能量,让我不由得从心里念出“いただきます”和“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

Poly对我人生的另一个微妙的影响就是铁路。红磡是一个交通发达的地方,而Poly的对门就是红磡火车站,开放着鲜艳的紫荆花。从这里我出发去罗湖边检站、去大埔墟铁博、去马场感受赛马、去沙田看展览、去九龙塘的叶一堂买书、去旺角和同学逛街;我甚至从这里坐着火车去广州玩,去上海看世博会,回到北京有暖气的家里。我因此搭讪过红磡火车站的中国国铁大妈,被卖直通车票的香港小哥取笑,申请过MTR的实习,写过关于MTR的故事。我把我在港铁的见闻告诉我在北京的朋友们,因此变成了火车迷,在未名铁版认识了一群可以一起玩到死的朋友以及我家丧病羊。如果我去了一个交通条件稍微差一点的学校,例如HKU或者UST,我的生活也许将因此而大大失色。

对于这些学校之外的选择,Poly只是微笑着看着,没有人来掐断这些爱好,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自己选择的,其后果我也需要自己承担。毕竟这是世俗的生活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啊。

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没有选择继续在香港生活;但是在走了的两年里,我却经常想,香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地方呢?什么算是典型的香港生活呢?这个金字塔结构比较明显的社会里,塔尖的人中龙凤是留洋归来子女和HKU的人精们,稍微往下一点是CUHK和UST的精英们,这大概没什么争议,很多人也都是为了塔尖而去的。但是在此之下,从中层到塔基,这些被精英们无视或不屑的层面,大概就是我所身处的地方了。Poly就是一个培养中层和塔基的地方,虽然为精英们所不齿,却必须存在于世——否则,我们拿什么来托起高高在上的塔尖呢?CUHK曾经有个口号说“六亿神州尽舜尧”、“在座都是梁振英”,可是如果真的人人都是梁振英,那拿谁来养活他们呢?再说了,梁归根到底也是我们的校友啊(笑)

刚才关于中大的口号,引自豆瓣上袁长庚写的《

普通教育学

》;那是精英的社会,为了成为精英,必然要走过不开心的路,总会有人被淘汰成为时代的废品。但是我一厢情愿地认为Poly不会如此——因为Poly不是精英的世界,她是世俗的世界,告诉你努力就不会成为废品,学好技术不怕没饭吃,找个合适的工作,存够工资,自然可以买到漂亮的Chanel。比起那些梁振英般的梦想来说,这些似乎更能让人“开心”。

在这里说起“开心”的各位,大概和我也都有同感吧。

謝邀

我在PolyU 呆了那麼久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圖書館很好很大, 而且很實際, 沒有很科技感或者很藝術感的裝潢, 但自修位置的裝備十分舒服, 色調柔和, 而且藏書量很多。看上去不怎麼驚艷, 卻到處都是很有"說服力"的設計。

課室方面和其他大學差不多。

對CILL(英語中心) 和文康的休息室很有感情。CILL中會有圖書館沒有收納的英文*(圖書 + 電影 + 雜誌)外借, 文康則是可以在同一地方遊樂和學習交替進行。

我諗書時的Computer Centre 還有點陣型印表機和報表紙可以免費任意使用, 現在應該沒有了。背後原因應該是把它們一次過全部途汰十分浪費, 還不如給學生用, 我覺得報表紙自身折疊卻無限伸展的範圍簡直成為了畫草稿的神物。

不太抓走堂, 教授知道學生有兼職, 或者早上不想起床, 不會用行政手段。反正大家交了學費, 為自己負責就好。

因為位處市中心, 而且出口都用podium 連接, 導致校外遊人比起其他學校多很多

幾乎沒有PE 要求、沒有quit U 的威脅、沒有要求dem beat 的學生會和屬會、我覺得理大是一所把每個學生都當成一個獨立的人看待的學校, 再加上濃厚的兼職風氣 , 和部門對於出席率的不執著, 無論是理大本身和理大的學生互相對待, 都顯得很寬容。

評級時以實際分值來評級, 沒有拉曲線。這在我那時出現過大半班A, 也出現過三分之二的人不合格下年重讀。有人不習慣, 但這對我來說十分有說服力。

我的解讀是: 唸大學對不同人來說意義都不一樣, 但對很多人來說, 可能都是面對社會前最後一次在學校唸書, 不同學科的成績的比較已經不單單是用來測試學習能力和執行力, 反而最終是要測試你的單項水平, 比較的人不是同班同學, 而是社會上所有修讀過這科的人。因此, 在班中拉曲線是不合理的方案。這除了可以引發班中的競爭風氣外, 有害無利。理大的評分和圖書館的裝修一樣: 很具說服力。

不像城大和科大那麼努力地刷排名, 但理大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無論決策是主動還是被動, 是接受還是反對, 它都是沒有包伏地而且實用地去找選項。因此我很難對它產生負面的感情, 除了兩個口音不正的lecturer。

实名回答一个。本人商科AF17年本科毕业,贵州地区拿半奖,当时PolyU的招生老师很厉害啊,第一个给了offer还专门打电话给我讲了好多,就放弃了复旦数学系的contract,选择直接来香港读喜欢的专业了。

最大的感触就是:想认真走学术道路的,别来!别来!千万别来!

说实话大学我一度读得蛮郁闷的,骤然来到香港这样的大城市和英语粤语的文化环境非常不适应,自由的选课和交友环境也是蛮纠结的。港理工完全没有我心目中大学的样子:广阔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高谈阔论和挥斥方遒的理想主义。这一切让我在大一的时候很失落,感觉到精神上十分孤独,不断通过旅游锻炼和读很多中国文化的书籍来寻找慰藉。在我眼中,这里更像是一个技术培训学校而不是大学,这也是称之为“红墈技校”的原因吧。

随着我大学生活的深入,我也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环境,慢慢也感受到了它好的一面:

1、选课的自由。选课的自由让我可以很好地安排和规划我的大学生活,在该辛苦地时候有所心理准备,想放松的时候轻装上阵。没有人会很干涉我的安排和选择,在选课和上课之间,合理的安排能给我最大的自由度,当我弄清楚了assignment,midterm和final的规则之后,就更加游刃有余了。我是AF+math的课都上了的,选课和抢课的时候有些纠结,上起来其实不算难,quantitative的课轻松过,qualitative的课对我来说要难一点,不过可以搭配着上达到最大效用。

2、时间的自由。13周为一个学期的学制我很喜欢,让我有了大量的时间去旅游,去读书,去实习,去做很多想做的事情!真的在大学去了很多地方有了很多感悟,这些东西带给我的见识远超我的想象,不管是在安排事情,与人合作上大大增加了我的soft skills吧。同时你可以参加各种香港或国际的比赛competition、论坛conference、实习internship或者交换exchange。反正就是自主自立,不断尝试达成各种成就。

3、思想上的自由。在香港啊,我觉得我就是祖国的亲儿子。这里是个什么言论都有的地方,来自外国的媒体和思想,来自港媒和市民的讨论以及来自官媒的主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关键是要看你信什么。我高中爱读毛泽东诗集,大一时候有幸读完了邓爷爷的一生,同时在上心理学和社会学课程的时候看了很多西方的思潮和理论,在这里能接触到的视野超乎内地大学的想象,有些百家争鸣的味道,我虽然不大懂,但是很喜欢这样的大环境。

这三点其实是香港的学校都有的吧,好,我讲点理工独有的。

务实!务实!特别务实!

这点其实从我们学校的宗旨就可以看出:为香港工商业界提供坚实的基础性人才和中流砥柱。呵呵,不跟你扯虚的,什么有用学什么,什么能用学什么。应用数学是吧,知道怎么用,怎么套公式就行了,证明什么的要它干嘛,你要当数学家?会计金融是吧,会计才是基础,反正毕业了都是去四大,好好学点难的打好基础去考CPA就好,根本不需要什么高深的金融理论,全是浮云。没错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学校的商课的同学要是想认真学术,毕业之后申到好的研究生或者到PhD,简直就是难死了。这么说吧,我们学校AF申学校能和一般211平齐吧,别看排名,那都是假的,绝对比不上985的学生。为了这事儿真的没少哭,你说咱高考来的时候全国前十的大学乱上,被你PolyU迫害了毕业还比不上985了,这不是误人子弟么。这时候特别想说一句:”垃圾学校,毁我青春。”(当然每年还是有几个能申到哥大、LSE、HEC的大牛的)

别急,总有好的一面吧。没错,我觉得这就有点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意思,我们AF在直接留港工作和回内地工作有着蛮不错的认可度。就内地生来说,今年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占大多数,我知道的Pwc的就有二十多个吧,工作还是不愁找的,想留在香港的概率非常高,在会计金融这个领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个人觉得机会比北京上海排名前几的高校差距不大,关键是成熟得更快,机会更多!我不是很欣赏好高鹜远的人,我在PolyU这几年的经历告诉我,在香港市场上真是有能力的人也是能找到很好的职位的,我们学校进IB和外资MT的大神也不是没有,靠自己的积累和实力总会有属于你的机会。

总的来说,就是在磨练中成长吧。感觉自己的大学生活比起大多数国内同学来说还是很辛苦的,但是也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比没有经历过这些的更快。妹子说我天天骂PolyU是不是没有归属感。其实我现在也不知道,但是我特别幸运的是在这里拥有了很多珍贵的友情:敬我最亲爱的战友们,我感觉大家真的是在一起同甘共苦得很多,没有你们我活不到今天;也敬帮助过我的学长学姐们,你们就像指路明灯一样,给了我前行的方向和指导~~~

如果你是正在考虑报学校的同学的话呢,我觉得我可以给一个我认为的Ranking吧。商科来说,清北复交有希望的话就去吧,港中科在香港咱也比不过是真。面子上的话呢,我觉得北京的人大央财,上海的同济上财,南大浙大武大什么的和香港的PolyU及CityU差不多;性格比较开放,自主性非常强,能接受毕业就工作,家里有些积蓄而且比较想拿香港身份的话呢,PolyU和CityU都是蛮不错的;如果想继续读书和在学术上有些造诣的话,相信我别来香港。我们PolyU AF的本科同学说实话真的很优秀,对您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有时候觉得学校真的是有些委屈拖累了您们的发展,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确实不高,我感到蛮可惜的。不过我相信大家都是在不断成长的,我们始终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把握稳稳的幸福!加油,祝PolyU 17级所有毕业生毕业快乐!

------------------------------------------我是快乐的分界线---------------------------------

有朋友评论和私信我关于选校的问题,我想多说两句:首先我讨论的是财经商科类大学及专业,个人见识有限,很多东西我确实不懂别见怪。

对于一个大学的商科而言,什么才是学生看重的呢?

1、同学的质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谁在一起学习决定了你在大学期间的快乐、收获和经历,以及你未来的人生走向。从这一点来说,我所在的PolyU AF给了我很棒的体验。不管是我的同学还是学长学姐,对我来说都是极其优秀的人,让我见识到了除学习之外的良好品德和习惯(当然在学习上也碾压我),可以说除了少数一来香港没有适应过来的同学和自治能力不强而颓废的,他们每一个拿出来都有着很强的实力(我觉得在思想成熟和自我安排能力上,比很多在国内还呆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好得多)。在这四年中,我是真的见识到了大家的成长,确实也是感慨良多。(不过在占中事件之后香港的招生情况据说每况愈下,有些可惜,还是希望适合的人才来得更多才好啊)

2、老师和教学的质量。PolyU的会计系教学质量在香港绝对是数一数二的(难啊),这点你看四大CPA培训的时候请的是谁就知道了(技校本质)。大一通试基本被放养,大二被这些还是Lecture的会计老师血虐,大三才开始接触一些助理教授阿副教授阿这些的。其实说PolyU老师不好纯属瞎扯,你看看PolyU开的工资,比得上伦敦G5了,平时我也和老师吃饭喝茶说到为什么来香港~赚钱来的,重赏之下自有强人。不过教书的内容(尤其是金融方面)那就有些惨不忍睹了,好的老师懂得很多但是为了照顾本地学生不敢把课程教得太难,这也是我想骂PolyU技校的原因,在一些最基础的数学理论和电脑应用上弱了,没有国内国外一流大学扎实(哎,说多了又是泪)。但是我们商院的老师确实本事还是很有的背景也是蛮强的,跟着去做RA你就知道了,所以其实要是愿意学,仍然能学很多(喵喵喵,难道不是全靠自学么?被逼得不得不知道一堆东西啊……)

3、学校给你的帮助。呵呵,PolyU学生在香港除四大外的商行投行被鄙视不是什么新闻了,学校也是很无奈啊。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WIE和CAPS。CAPS是什么?就是学校校企合作计划,只要你报名面试(通过率极高),学校包分配一个北京上海的实习给你做,证券基金会计事务所银行保险地产你自己看着选,虽然有时候很坑被搞到营业部,但是只要选得好还是能去国君海通研投直投或再保险这些很好的公司和部门,而且包飞机和住宿,作为我入门的实习我觉得还是蛮好的吧;春季香港四大的实习也是很棒的经历,学校也能帮你;学校的就业服务中心我觉得办得想很努力,我受到的帮助特别特别多,感谢CAPS和WIE!所以我们AF毕业的学生,至少实习经历完全不愁,但大多留香港了,内地找工作的不多。大致就是四大呆三年然后读个MBA………balabala看个人意愿了~~~

4、学校的地理位置。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到现在来说还是有很大优势,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和“大湾区”的国家战略背景支持下,香港的地位将会变得极其重要。所以就个人发展而言,在这里学习和成长我觉得很合适,至于生活嘛,呵呵哒。PolyU别的不说,光是占着红磡这块地就足够自我增值了,以前看不懂爸妈为啥狠心把我一个人丢过来吃苦,老用这边好的东西来诱惑我………现在想想似乎有些道理,姜还是老的辣。PolyU到深圳只需要45mins!超级近,经常周末回到社会主义的怀抱,傻乐得就像乡下农民进城一样,看见啥都笑开花~吃喝玩乐一条龙果然还是要在SZ啊。到尖沙咀中环也很近20mins左右吧,宿舍环境超级好!红磡附近的小吃简直就是香港的人间天堂,川菜做得很正宗啊。

PolyU作为香港最亲中而且政治氛围最不浓厚的学校,大家都奉行着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原则,内地生的圈子和local的生活也不去乱打扰,我觉得蛮好的。温爷爷写在商院大楼前的石碑:“明道利器,与古为新。”是我时常去观摩的,对比民主墙的争论,有种定海之石的既视感。

其它的比如说大学研究团队,嗯,这个我们商科本科生有关系么?牛逼的教授?我也见过很多听过很多讲座啊~校友资源………这确实是来读本科极大的软肋了,毕竟08年才开始大规模招生而且每年只有少少的280个,完全比不起北京上海那些历史悠久且人多势众的牛逼高校啊……不过据说香港四大和香港会计师银行学会的领导都是老PolyU local学长的天下,不知真假。反正还有很多圈子没有混进去啊,要加油努力了!

总之,Poly适合适合它的人。我很尊重从任何大学出来的学生,因为决定一个人能力和境界的是你的性格、经历和习惯。排名啊~一本二本啊~看看就得了别太在意,每个学校培养出来的有他不同的风格,对人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谢谢!

—————————————

此回答最初诞生于2020年夏天,大幅修改于2022年秋天。写下这篇回答时,答主为poly18届AF院AF专业本科生,2020年是year2本科在读。答主目前已转学英国、改换方向重新就读本科中。

本篇字数约1w8,篇幅过长且层级较多,所以阅读本篇之前,衷心建议好好利用目录

想答这个问题很久了,但是一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如何开口。读完这个问题下面的大部分回答,发现了一些问题:
1. 高赞回答年份已经很早了(2014)。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东西,人也好、政策也罢,已经不再像原来一样了。
2. 大部分回答都是来自master或者phd,或者早些年已经毕业了的学长学姐,少有在读本科生来答。其实在同一所大学里,undergraduate/master/phd是体验、架构、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也相对割裂的三个群体,差异还是蛮大;毕业了再回过头来看,心态也难免和在读生有不少差异。
3. 怎么那么多晒毕业照的……
4. 怎么还有好多不是poly的知友来强答……题目不是问的“就读”吗?

为什么想来答这个问题呢?不只是因为我也是poly的一份子,在这方面确实有一点点自己的体会,更重要的是,我想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在poly的本科商科类(更侧重于AF院会计与金融学院)专业的学习到底是怎么样的(最近真的有好多拿到offer的学弟学妹们来找我问poly的事情),想要真的帮到更多迷茫的学弟学妹们、让他们在来到这里之前先了解清楚一些事实、让他们理智地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最终决定。至于是否会因为话说的直白而得罪一些人呢,我也不好说,毕竟我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但是说出来我想说的,我不后悔。


进入正题。这篇文章只侧重谈谈商科吧(是本科哦),毕竟我自己是商科的学生,对这方面了解更全面一些,别的专业我没有亲自去着手研究过、体验过,也不好直接去评价。这篇文章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

  1. poly AF院三个专业的课程设置。
  2. poly AF院本科毕业生去向。
  3. poly AF院本科生源/学习体验/氛围/现状。
  4. 我在poly这两年的收获。
  5. 我在poly的日常生活。
  6. 一些个人的小建议。

AF院全称Schoo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会计与金融学院,下面有三个专业,分别是:ACCT(Accountancy)会计,AF(Accounting and Finance)会计与金融,FS(Financial Service)金融服务。ACCT就是纯会计了,AF是相当于主修会计、辅修金融,前两个是AF院的核心专业,而FS是一个不知道在干嘛的吹水专业。具体三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移步poly AF院官网:

ACCT的student handbook:

polyu.edu.hk/af/-/media

AF的student handbook:官网链接bug中,放成了FS的

FS的student handbook:

polyu.edu.hk/af/-/media

基础课部分:后面更

选修课部分:后面更


这部分我个人主要有五个大点要写,在这做个目录:
1. AF院的ACCT/AF专业对于真心喜欢“会计”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2. AF院的三个专业对于以下三类人群十分不友好
3. poly AF院的金融课真的太水,体系也不完整
4. 整体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轨
5. FS奇葩的课程设置

1. AF院的ACCT/AF专业对于真心喜欢“会计”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会计其实是poly商院一直以来、并且现在依然是的王牌专业,理论和实践并重,直接对标行业,质量相对比较高。

课程质量来说,学完课纲里标出来的会计专业课,可以ACCA九门免考(内地没有任何学校的会计专业可以与之媲美);并且据已经考完了CPA的学长亲口说,其他学校的人考CPA的时候都是拿一个比板砖还厚的课本艰难复(求)习(生),poly的学生拿着一小摞子poly的专业课课件去就够了,甚至成绩还更好。仔细想想可能确实是这样,比如在Intermediate Accounting I这门课里,课件上的知识点都是会专门标出来是否在CPA里面会涉及到的,并且比课本更加简洁清晰明了。

个人学习体验的话,AF院开设的会计课真的是硬核。学的时候学到头秃,永远也配不平的balance sheet,永远也allocate不对的revaluation method,也永远忘不掉yr1学“AF2108 Financial Accounting”的时候被group work支配的恐惧:啥玩意也没搞懂呢,就被要求做一个公司一个月的帐,从辨识各类奇奇怪怪的发票开始,完完整整的从零开始四个人一起走完一个会计周期……痛苦是真的痛苦,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在看别的院开设的会计课内容的时候觉得:就这?,做他们的题简单到SFP和SCF一遍就配平了…一遍…就平……了………此处歪个楼,表达一下本渣渣对Philip男神和Sunny女神的尊敬,并且奉上星星眼!

行业情况来说走会计的话,四大为所有poly AF院的学生敞开大门。四大里面有poly数不清的alumni不说,本身这个行业业内对于poly accounting的口碑和能力也是十分认可的。总之只要成绩略微能看,毕业了去四大基本是正常操作。

2. AF院的三个专业对于以下三类人群十分不友好

1)有志于进入顶级外资投行、顶尖买方或顶级咨询公司。
为什么不友好?很直接,PolyU是non-target school,这对于传统商科生来讲很致命,这意味着很大可能性因为学校title问题,你连这类大公司的简历关都过不去,更不要提后面一轮接一轮的测评。比如大摩家放出来的数据看,non target每年只有低于0.1%的录取率。你唯有通过比别人付出几何倍数更多的经历去networking+家里走关系帮忙+自己拼了命的刷实习(争取能刷到big name),还往往需要target院校的master项目来加成。

2)想要走量化金融/金融工程/金融科技相关方向。
3)未来考虑走学术路线,包括但不限于学术型授课研究生、研究型研究生、PhD等。
这两点放在一起说,性质差不多。
为什么不友好?很直接,这三个专业没有数学课。你没有看错,没有数学课,学finance不上数学课。震惊不?课纲里唯一跟数学擦边的必修课是一门简单到高中就已经学过一半以上内容、上课只涉及到“背过概念”这个难度层次的入门统计课,叫AMA1501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s for business,选修列表里还有一门数学课可以选,叫AMA1500 Foundation Mathematics for Accounting and Finance,也是简单的一批,最最基本的一点求导和求积分吧(不涉及任何定理的证明和数学体系框架感的构建,只是让你记住怎么算)

那是不是真的没办法学数学了呢?退而求其次的办法还是有的,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80%以上),就是自己辅修应用数学去。辅修的要求是GPA2.5以上,大二上学期给学院填表发申请。辅修确实可以一定程度弥补数学缺失的情况,但仍然存在问题:

  • 难度明显不够。
    首先是内容简单,比如AMA1500这门minor的起始课程,里面讲的都是高中早就烂熟的求导和十分阉割版本的积分,为什么说阉割版本?因为不涉及任何推导和证明,而是只告诉你这个东西怎么用(用法还讲不全)、让你死记硬背,这不扯淡?这是在学数学?包括AMA2111和AMA2112,仍然不涉及任何推导和证明。其他课程据同学反馈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由于答主在从poly走之前只上了很有限的数学课,所以在此不表。以及,2、3开头的课涉及到的内容大都是其他学校大一的内容,4开头的课大都是其他学校大二(个别学校最多大三)的内容。
  • 名不副实。
    紧承上一条。有门课是AMA3007Real Analysis,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实分析,而是数学分析,而且它被归在“应用数学”下面,而不是“纯数学”。这门课的设置导致它既不完全是纯数学、又不是应用数学,地位尴尬。好处就是申研的时候可以写在成绩单上骗骗人lol。
  •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有些课程把其他学校正常一门课的内容拆成好几门,如高数就近似地拆成了AMA2111的部分内容+AMA2112,概率统计/数理统计则拆成了AMA2691+AMA3640;而有些课程则是把其他学校好几门课的内容丢进一节,比如AMA2111这门课里有四大板块:复数/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多元微分,基本每一个板块放在其他学校都是一门独立的课,甚至有的内地学校还需要把一门课程分两到三个学期慢慢来讲的。
  • 综合上面几点可以看出,这个minor完全没有所谓学科素养的培养。
  • AMA minor开设的课程范围是相对全面的,但是你实在没有办法在minor项目下修完能够满足量化金融/金融工程数理要求的全部课程。
    2门minor必修基础课:AMA1501 and/or AMA1500/AMA1130;
    2门基础概率统计:AMA2691+AMA3640;
    2门线代高数:AMA2111+AMA2112;
    1门线性回归:AMA2602;
    1门时间序列:AMA465;
    1门实分析:AMA3007;
    1门随机过程:AMA3658;
    1门数值计算+ode:AMA301;
    1门模拟:AMA488;
    1门最优化:AMA485;
    1门计量:AMA481
    这些对于量化金融/金融工程来说最最基础的数学背景知识,加起来就14门课了,这还没算进去编程/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呢好吗?要知道,poly的minor修6门课就达到完成要求了,而且在大二下学期才可以真正开始上minor的课程。在此背景下,不少minor的人临近毕业才刚好上完这6门课,你想修14门不延毕?大概率不现实。
  • minor只可以minor 一个programme,所以跟量化金融/金融工程相关的基础编程/计算机相关课程是无法上到的。
  • 不是所有ama的课都开放给minor的。


偏个题。poly ama授课难度简单就意味着教授水平不行吗?不是。这里涉及到的原因比较复杂,更偏向于poly内部政策和环境问题,就不多赘述了,想要知道的可以私我详细问。poly的整体师资是很优秀的、真的能排的上号的,就拿AMA2111那门课的任课老师zhanghua老师来说,他本人竞赛保送北大数院,本科毕业直博美国西北,搞纯数的,你能说他不厉害吗?你能说他教不了难度大的课吗?根本不是。这样级别的老师在poly真的还有很多,只是他们要么被政策限制不可以加大难度,要么被政策限制根本不参与本科教学,只管着发paper,帮poly拉排名,呵。

总结:在要学校title没title、要个人数学没数学或数学不够、要编程没编程的背景下,你说,你要搞量化金融/金融工程或者研究/学术类,搞得了么?人家要你么?痴人说梦?醒醒吧。如果你真的很想走这个方向,建议本科math + cs double major同时minor stats,或者math+stats double major同时stats+econ double minor,最次math major同时stats minor。看着这个配置可怕么?北美(美+加)走这个方向的同学本科基本都是这么配置的,甚至还有4个major/3个major的卷王,你还抱着能够和他们同台竞争的想法吗?醒醒吧。

3. poly AF院的金融课真的太水,体系也不完整

poly AF专业必修的核心的金融课是:
AF3313 Business Finance(讲的不错,任课老师也很nice,从花旗退下来的Lawrence真的强嗷)
AF4320 Corporate Finance (内容也还可以,但是某韩国任课老师迷惑)
AF3316 Investment(上完课感觉它不知所云,get不到这门课的点)
AF4317 Derivative Securities(我要疯狂吐槽这门课简直水的一批,对它太失望了,因为不学数学,所以它只限概念层面的理解,号称poly最高阶的金融课的它,我一个学期没上过课自己翻ppt就能轻松拿A,你细品 你细品 你细品)
AF4331 Business Valuation (没上,有大佬告诉我都是背诵背诵,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而且即使学了BV,实习的时候用到真实case里面该不会还是不会,但是有学姐上过的就觉得还蛮有用)

选修列表里的金融课有:
AF3317 Risk Management (没上,据top1的巨佬说变成了老师瞎吹水课)
AF4322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S必修大四课,acct/af选修,没上,据说水)
AF4326 Fixed Income Securities(没上,据说超级硬核,但是这门课好多年没开了)
AF4328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同上,硬核但是若干年没开了)
AF4323 International Finance(没上,据说水+给分爆低)
note:因为我个人是早早从poly走了+不喜欢金融,这些课应该留到大三大四上的,没来得及。


缺失的金融体系基础课有:
Money and Banking + Financial Economics:这两门是有开设的,但是都是只有辅修经济的同学们才可以把这些课计入wGPA,对于其他不辅修经济的大部分同学而言呢,这两门课虽然可以选,但是属于“outside curriculum”,不对你的毕业学分要求作出任何贡献
Derivative Pricing:辅修数学可以上到;
Financial Markets等。

稍微总结一下,就是3313和4320这两门课(相当于内地一门公司金融拆成了两门)是ok的,BV有一点争议(风评两边倒),其他的课,水的水,不开的不开,但是这两门课又哪里够用……

而且poly的金融课有一个特点,就是课与课之间相对独立和割裂,内容overlapping的现象严重,不刻意自己花大量时间自学和梳理的话,根本串不成一个系统体系。光听课学出来的效果就是懵逼*10086

4. 整体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轨

作为一个以就业金融为导向的平台,poly的课程安排偏偏比西方其他就业金融导向的名校课程设置要“学术”。AF院这三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很偏向会计 + 一些基础到不能再基础、甚至是有所欠缺的金融理论知识+ 一些marketing的内容,就导致poly商院论文量比西方其他就业金融为导向的本科项目要更大。进一步来说,它缺乏了更贴近真实场景的、实战project的有效对接,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poly课内的project都是很基础的、基本上是跟工作中的项目场景和应用是脱轨的,帮不上什么忙,那么我们需要在实习中去弥补、去获得这样的实战能力,而在起步阶段没有实战能力的你,实习公司为什么会要你?你的竞争力在哪?这就是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一个死循环的哲学问题。

5. FS奇葩的课程设置

poly最硬核的会计课没有,仅仅学完yr1下学期的Financial Accounting和yr2上学期的Management Accounting 1 就戛然而止了,什么Intermediate Accounting 1 & 2,Management Accounting 2,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根本不学;而且poly的金融课本来就够水了,FS作为poly一个看起来长得最像金融专业的专业,居然能选的金融专业课还不如隔壁AF专业多?比如4326fixed income和4328mergers&acquisition就不能选??我???(当然FS会比AF和ACCT专业多出一部分对标保险行业的专业课,可是大部分都不想一毕业就去卖保险啊)

总结一下,这个专业就是:想走会计吧,走不了,因为会计课都没上;想走学术金融/量化类吧更走不了。那大多数人出去干啥去了?金融行业基础岗位+卖保险呗。AIA/保诚/安盛了解一下?(毕竟卖保险也是你说金融对吧?╮( ̄▽ ̄"")╭)
补充说一下,并没有说鄙视保险行业的意思,这确实是金融行业下很重要的也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但是保险行业和卖保险好像是两码事儿吧?我尊重保险行业下的每个人,这和我自己(以及我身边的99%的人)不愿意去卖保险不冲突吧?

不得不提一句这个专业已经坑害了若干大大大大佬,都是被名字骗来的。这个这么恶心的专业里都是什么大佬呢?GPA从来没掉下来过4、实习/比赛/社团/恋爱/才艺样样兼顾、timetable永远爆满而不知疲倦的大佬,高中化竞出身但是数学也极其nb、天天不屑于上课在宿舍打游戏但是GPAtop3 实习/科研/比赛啥都不落的大佬。(PS:此大佬已惊现评论区)

声明一下:FS这个专业在这里我只是说它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和短板,但是并没有任何喷FS的大佬们的意思,并没有!!也并没有说来了FS就没有出路,FS专业的同学们现在大都通过多选一些会计课从而手动走AF/ACCT的路、通过网课自学python、R等手段积极的为自己寻找出路。FS这个专业呢,下限可以很低,但是天花板可以相对高一些,这个全看你个人能力了。走的好一些也是可以的,但是就是要自己很辛苦的付出大量的努力(走一些其他专业或者平台你本可以不用这么辛苦,或者说你付出的这些辛苦放在别的平台上可能会带来更好的回报),没别的意思,仅此而已。

那我们AF院的毕业生毕业了以后都跑去哪里了呢?17届(21年毕业)学术及之前,80%以上学生都是直接工作了,剩下的20%中要么gap、要么申研了。但18届(22年毕业)比较特殊,据我所知大部分人都申研了。

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那一批,80%都是去了四大,其中大部分在auditing/assurance部门,也有部分人去了consulting/advisory等其他部门;剩余的20%中,一部分人进了平安、华泰、海通、天风等大大小小的券商,一部分人去了中行、恒生、星辰、兴业等银行(大部分是商业银行部门,极少数可以进入到投行部,当然也不是所有银行都有投行部),一小部分去了AIA等保险公司,一小部分转战国内互联网大厂做运营or产品(腾讯,百度等),只有极极极极极为少数的人去了顶尖bb外资投行(仅知道大小摩、花旗、高盛、瑞银,汇丰如果强行算,22年毕业生中没有,18/19/21年毕业生中每届2-3个),还有比去顶尖外资投行更少数的人去了买方、信用评级公司和MBB(进买方的见到2个、信用评级的见到1个、Bain家有1个,这个可遇不可求,看机缘)。

读研后再去工作的那一批,选择会更加多样。我个人是不太清楚具体比例的,因为读研的同学基数本来就小,所以这里就单纯列一下去向。其中一部分比较顶尖的同学在读完targetschool名校的研究生后去了中金/中信,更少的另一部分够到了bb行,大部分去向和上面那段提到的类似。

本科毕业直接工作1-2年后跳槽的下家中,MBB和bb投行为主要选择。

早些年的时候还好,poly的课没这么水,难度没这么低,也还有双学位(现在取消了),业内名声好像还行?金融行业也没这么卷,门槛没这么高,所以还是有一定机会进入金融内圈的,形势比现在好很多。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poly越来越难了,劣势越来越明显。

金融这个行业啊,本来就是吃资源的行业。要么你家里有权有矿,是金主爸爸而且人脉极广;要么你自身技术极其过硬、进来的时候就可以独当一面、自带项目;要么你用世界名校的学历给自己强行镀金外加自己甘愿做牛做马的态度诚诚恳恳,否则,emmmmm。

申研的那一批中,每届数据不尽相同,大致可以认为是70%港三+20%新二+8%英/欧+2%美。英美每届变动会比较大(因为基数小),港新永远占大头。

单独报个18届(22年刚毕业)商院的申研情况(包括了非AF院的学生),这一届很特殊,申研的人前所未有的多。这一届申研的同学方向以Finance、Accounting和BA为主,目测其中80%以上的同学最终都扎堆到了hku的acct/ba+ust的mfin/ba中,其中ust的mfin汇集了18届poly商院的大部分人,大家都换了个地儿继续当第五年同学;去新二的也有不少,大约有10人左右;去美国的有3人,一个有水分存疑在此不表,一个量化方向非藤校学校未知,一个在wake forest读ba;去英国的有3人,一个不正当手段换来的在此不表,2个LBS(一个mfa一个mim),至此完毕。怎么形容呢,高端战力前所未有的惨淡

接下来对比一下17届(21年毕业)及以前的AF院的申研情况。

英硕Oxford/LSE/LBS/IC大概每年能各一两个,16届(20年毕业)是Oxford/LSE/LBS加起来一共十多个;欧陆的就是HEC了,每年大概一两个;美硕对于poly的AF院学生就比较难申请了……周围见到商科的offer有Cornell/JHU/Duke/Colombia早些年还有NYU,现在没了。Tier1的项目不是没有,但是真的很难申请到,比如Cornell的金工16届是有两三个的,Tier 1.5/2的项目会多一些。其实我认识的大部分大佬学长学姐申请美国的,都拿到了一吨rejection……被poly自己家的工院完爆hhh。master专业的话大都还是AF,或者水一点的BA,或者Financial Economics类,大佬的话有拿到fin&fintech,或者Financial Engineering(极大佬、不是大众可以够得到的水平)相关。

对比之下可以发现18届商院申研的惨淡了么?

如果不够明显的话,在这里我也可以报一下其他学院(比如poly自家工院、理院)仅限我个人知道的22年的申请情况,这里工院理院我一起说。Harvard工院1张(继20年工院1张Harvard、1张Stanford之后又开花了,顺带一提20年理院有Berkeley和Cornell的MFE),CMU工院1张(连续3年有),ETH的offer工院3张,EPFL理院1张、工院1张,Columbia工院1张,Umich PhD工院1张,HKUST PhD工院1张,Cambridge工院1张,UCL理院2张,LSE理院2张。这还只是我个人知道的,没有算进去的会更多。

再看看商院的情况?嗯?可以理解那句“高端战力前所未有惨淡“的意思了吗?


AF院是内地生最多(疯狂扎堆)的一个专业(上图的比例是从商院的官网抠下来的,还不是AF院的,AF院内地生比例更高),local和内地生大概可以五五开了,这也导致商院的内卷相对于poly其他的院还是比较严重的,毕竟大佬云集。

第一点就是二者存在学术能力、态度上的根本差异。在poly的local大都基础教育的底子较为薄弱(虽然他们在DSE考试中排在前面,因为只有前18%的local才可以上香港八大,但是底子真的跟内地生不在一个档次上),各种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东西都学不明白,尤其是数学方面。差到什么程度呢?记得一节特别水的calculus课上,讲到高中就学过的求导,一帮local听不懂的听不懂,听懂了的眼睛都直了:哇好神奇!我???他们对GPA也没有很大的要求,大部分人的追求就是不挂科就好,挂了科也没事儿,混下来能拿毕业证就行。这就造成了group work中,local们永远是迟到、freeride、把所有的活和责任都理所应当的推给你的一群,很致命,别问我咋知道的。然后内地生来poly的大都是985水平(我们省18年高考来poly的平均分是651,全国一卷),跟他们一起竞争……嗯,loacl在AF院只有当炮灰的份儿哈。

第二点就是二者存在严重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差异。不说粤语,别想融进local群体。他们的语言使用preference是:粤语>英语>普通话。题外话,其实对于我们来讲,使用英语要比普通话方便的多。他们大多数人其实是略排斥内地人的,即使他们不表现出来,表面上和你友好相处。他们对内地也存在着很严重的误解。此处不讨论政治问题。文化吧,感觉香港的文化比内地,也就落后了个几十年吧,真的就是港村。他们玩儿的开心的东西都是我们几十年前的东西,现在早玩儿烂了。比如他们的小学生开始兴起活力板,开始兴起养宠物的小游戏机,开始兴起《爆笑校园》,我????然后大街上现在是,一半的人脖子上都挂着一个MP3???还圆的方的,粉的白的黑的,各种各样的。我????这真的是2020年吗???

总之呢,就是内地生和local是相对割裂的两个群体,圈子互不融合。平时上课该遇到就遇到,但是谁也不理谁的那种,井水不犯河水,group project一定会极力回避。

先说一说现在总体内地生素质吧。高考分低一点的对应武大、中山,正常操作对应西交,好一点的能去华五,更早些年的时候还有分数直逼清北的学长学姐。

从我个人而言呢,poly AF整体的氛围比较焦虑和浮躁,存在着普遍的从众和抱团现象。其实这更像内地应试教育负面产物的延续。有一部分人,还摆脱不了高中看分数、比排名的那一套,都在焦虑地盯着别人看:别人拿了什么课我也拿啥,别人什么时候找了实习我也跟着去找,别人上了什么暑校我也要去,别人打了什么比赛我也要参加,别人拿了多少绩点我就是好奇的非要问出来,甚至别人转学也看的心里痒痒、自己也赶紧申请一个……我就不说啥了是吧。这种焦虑背后反映出来的,其实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不去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同时呢,这种焦虑也带来了浮躁,安不下心来做学术,安不下心来好好上课、好好学习。大家都在忙着找实习、打比赛、networking,把它们当成了主业,在学习上一个个都变成了ddl fighter和速成选手,反而学习成了附属品。大家??你们还是大学生啊?留给你们在校园里的时间还有多少?真就这么忙着把自己赶紧送入社会、把自己赶紧变成社畜吗?也可能,我这样的真的不适合学商科吧,这也许是商科学生再正常不过的常态呢?咱不知道。不过,这确实是poly AF院的常态氛围。

焦虑之下呢,现在我周围很多人,已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被这个大环境给带走了。管你进来的时候高考多少分,管你曾经有着多么远大的志向,现在呢?很多人已经开始安心于、满足于老老实实的做个底层加班搬砖的小会计;也有很多人,早早的放弃了申研的想法,已经确定着要一毕业就步入社会从底层开始干起;还有很多人,觉得poly这一切已经非常非常完美了,老老实实的在这个想安逸就可以安逸的环境里一天天过下去,偶尔放纵、日常颓废、随心学习。并没有批判任何人的选择的意思,世界很大,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活法,这可能也是他们选择的、应对现实的无奈和焦虑的办法,只是,可能我太中二或者太执拗了,还不想让自己变成这样,这真的不是我喜欢的样子。

其实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家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圈子,真的不熟的圈子之间交流的也开始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了。因为没有班级,我们也不会有任何集体感,所拥有的就是自己小圈子里和自己真的志同道合的人,这样也挺好,程序上的、交际上的破事儿也少,至少对于我一个不那么喜欢热闹的人来说,这一点儿还是挺喜欢的。当然圈子之间(还有不同年级)的摩擦是日常存在的,吃瓜就好了。

商院的AF院是poly规模最大的院,所以管理制度也因此比较人性化和灵活(否则带不动那么多人啊),而且管理层们都是很可爱的一群人呢。

制度是真的人性化和贴心。比如说,我yr2下学期的时候想要自己加几门金融课而不按照他们的pre-assign来,就跟AF发邮件说:“我能不能把所有的pre-assign全drop掉呢,因为我有自己的安排,想自己上金融课。”然后提供了我想上金融课的理由。他们秒回邮件说:“可以呀你想上什么课?什么课都行,我们给你加上,这样你就不用自己抢了。“呜呜呜呜真的太感动了。这是什么神仙AF院嗷嗷嗷!!!而且我以奇奇怪怪个人原因申请late drop(非官方late drop时期)两次了,真的是哭笑不得的原因,他们都以神速给我drop掉了,根本不会像别的院一样存在想提前上课不批准、想late drop扔不掉的情况。

再次提及Sunny女神和Philip男神!!俩人都是AF院的管理层,俩人都是亲自一线带本科生accounting专业课的!而且俩人就是poly硬核accounting课的顶梁柱!!真的教的好!!Philip是个很可爱的小老头,脾气贼好贼耐心,每次上课都是西装革履,一口流利清晰的英语,讲着课经常突然自己咯咯的开始笑,特别可爱。最神奇的是,他每学期第一堂课的时候会拍下每个人的照片并且让每个人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第二堂课开始,他就可以见了你直接叫出你的名字从来不带犹豫不带错的,即使课下在校园里碰见了,他也可以主动叫出你的名字跟你打招呼??而且分得清内地生和local生,和内地生课下打招呼都是自动切换普通话,和local都是自动粤语??几百号人啊????我跪了…… Sunny也是很好很可爱的人!讲完了一节很难的acct课,大家一脸生无可恋,然后问我们:“easy? happy?" 我???考Intermdiate Accounting1的时候,她是巡考,马上开考了我在写名字,走到我桌子旁边了一眼认出我:“好久不见啊,加油哦,好好考,不难的!“ 哇瞬间被暖到,结果那场考试真的发挥的很好hhh



  1. 因为这个平台极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我学会了对自己的一切全权规划负责,学会了有条理的打理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管理能力??)。不像内地的大学存在班级、辅导员等这样的体系、把每个人都联系在一个小团体里,poly只负责给你教授知识,所有的课都是全校/全院范围内以学期为单位的走班制,因此你的每一学期每一门课都是完全不同的同学,这些同学可能和你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poly也不会限制你每个学期上什么课,你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爱提啥课提啥,爱上几门上几门,爱拿多少分拿多少分,这门课爱什么时候上什么时候上,爱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毕业(8年内即可);哪天我突然想gap了也没问题我们都支持,我们不会干涉你的选择,也更不会有任何人来干涉你的课余时间,你选择干什么是你自己的事情;没有军训、没有马哲毛概、没有自习、没有体制束缚。因此在这里,每个学生相对独立,都拥有极高的自主权。

    刚刚进入这种高度自由的体系中的时候,其实我是真的开心,因为终于没有人在我耳边瞎bb、让我干这干那、告诉我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对我指手画脚了。但是一段时间的开心过后,随之而来的是压力和焦虑:你只能完完全全自己规划自己的时间、支配自己的一切了。没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你也不知道自己这样规划是不是高效的、是不是充分利用了时间的、是不是走了弯路,好像摸着石头过河;也没有人提醒你这一个学期都有什么ddl,哪一个ddl是不是要到了,没有人督促你去完成,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大段的空余时间不知道该干嘛、或者是对着一摊子密密麻麻的ddl自己不知道先从哪里下手的情况。不只是近处的这些破事儿,还要想:我寒假暑假要干嘛?实习?暑校?summer term?攻GRE?能不能兼得?怎么排时间?等等。这一切你还要自己去面对和完成。

    一开始的时候挺手忙脚乱的,总是在ddl的边缘疯狂试探,也经常猝不及防的鸽掉本来约好的活动(因为忘记了,事儿太多)。忙到爆炸的间隙摊在椅子上发呆的时候,才意识到有人帮你安排好一切、不用让你动脑子、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其实挺幸福的。当然虽然说着幸福,让我回去我肯定也不干。后来适应了、找到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也开始真的享受这种自己规划带来的快乐和踏实。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轻松的理顺手头上的一堆乱七八糟事情、淡定的一件一件高效完成而从来没掉过一个ddl;发现自己已经把提前列好第二天规划、计划短期未来变成了习惯。看到自己的变化也挺开心的.
  2. 后续涉及个人信息已删除。

疫情之前的话,日常早起在lib外排队等开馆,放下东西去吃饭,然后上课。很多时候课程和课程之间并不是连着的,可能相隔一两个小时,也甚至可能一天只有一门课,这些空余时间就去泡lib自己学习;也有很多时候一天是满课状态,从早八半到晚六半全部填满,全天疯狂赶场,从一个教学楼飞奔去另一个,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非ddl季周末或者晚上的时候往往都是有时间的,一般会和朋友约个饭局、逛个商场、打卡个什么地方。ddl季就是疯狂爆肝,成吨的essay/report/assignment和pre连番轰炸,连续两个星期从早上七八点钟开始连轴转到晚上一两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ddl季过去以后大家都纷纷补觉,可以睡一天的那种,然后重新给自己打鸡血继续迎接final。final完以后放松几天,大家就纷纷开始按照自己的安排去行动了:有的去实习、有的去上课、有的去旅游、有的去SL 等等。

日常生活大概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像任何一个大学一样:日常上课、泡馆、肝ddl、考试,然后自娱自乐,在压力和夹缝下生存。

放点我poly的美图镇楼哈哈哈哈。







  1. 给自己选择大学,也意味着给自己选择一个大环境、一个发展平台和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论你是本科也好,研究生、phd也好,你要在一座城市生活少则一两年、多则至少三四年起步,甚至还可能因为人生成型的关键时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这座城市,你将来大概率就会在这座城市找工作、成家、扎根。如果这个城市没挑好,你在这里生活这么久会有多难受呢?换城市的代价又有多么大呢?所以在选择之前呢,一定要想清楚:你到底想要生活在什么样的城市里?想要给自己一种怎样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那我来谈谈香港这座城市吧,供大家借鉴和批评指正。说实话香港这个地方蛮尴尬的,说是留学,你还没有出国;说是在国内,确实你的教育体系和模式是跟内地完全脱节的。如果care这个正统性和所谓血统纯正性的,慎重考虑。

    于我个人而言,香港给我的感受就概括为几个关键词吧:快节奏、浮躁、充满挑战和机遇、包容。身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大都市,快节奏是肯定的,不论是职场还是学校,大家都在不停的赶,赶各种ddl,赶着更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个个都在步履匆匆、飞快的满负荷运转,甚至有时候顾不得吃饭睡觉、顾不得哪怕去欣赏一眼周围的花花草草。这种快节奏也带来了相应的浮躁,职场倒是普遍现象了,但是这种浮躁对于安安心心想踏实做学术的人来说,绝对是灾难。身边的大多数人都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学习上面,也不会花很多时间去钻进去、去潜心思考一个问题、去真的深挖一个知识。但是它也是同样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在这座城市,只要你想上进,你就可以真的凭着自己的努力不断往上爬,不断向着自己理想的样子慢慢靠拢,它的天花板很高。这个寸土寸金的小地方集中了国内外各大机构的亚洲总部或者干脆是全球总部,这里起点很高、机遇也很多,只要你想、你努力,当然,这一路你也会经历难以想象的艰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说香港包容呢,是因为这座城市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性:这座城市的人来自全球各种不同的国家,有东南亚一代的近邻、也有地球另一端北美南美的远亲;这座城市的人贫富差大,有的人西装革履 开着敞篷超跑 肆意进出山畔带泳池的豪宅、也有的人全部家当只是在尖沙咀地铁站口的一个睡袋;这座城市没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有的地方高楼林立 被钢筋混凝土包围 楼下聚集了闲聊的各类商业精英,而离这里仅仅两条街开外的地方可能就是人声鼎沸 老头儿老太来来往往 叫卖声不绝于耳的市井街市。这座城市讲这一切的一切、毫无违和感的融合在一起。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形形色色的人、见到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和五光十色的风景。
  2. 来poly之前,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比如:我到底喜欢什么专业?我期待从我选择的专业学到什么?我将来要往哪个大方向走,是读研还是直接工作?读研的话我要去哪、选择的这个本科专业能给我带来什么帮助?工作的话我读这个专业有什么可以走的职业道路、可以帮我获得怎样的技能?等等。或者干脆问问自己:我将来理想的生活是什么状态的?我到底想要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越早搞清楚这些,就越能让自己清醒、就越能少走弯路吧。一定要清晰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3. 如果你大概觉得自己喜欢商科,而且要来poly读商科的那种,如果家里没有丰富的人脉和高枕无忧的钱财,那么问问自己:是否可以接受将来到了社会上以后,前小半辈子都是个底层累死累活的搬砖工、甚至这辈子就都可能根本触及不到金融的核心?是否可以忍受将来一天连续12h以上的高强度工作节奏、一周六天、连续六七年(想从底层往上跳槽的话,比如从四大跳投行)?如果答案是否定,那么,请你慎重选择poly的这条路,因为这就是这条路的、现如今的未来,即使,你的GPA很高。


对于已经来了poly的同学们:

  1. 请迅速了解这个环境,一定要尽快弄明白poly这个环境大概是怎样的,然后思考这个环境能不能带给你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能不能把你送到你之后想要去的平台上。至于怎么了解呢?问学长学姐也好,找你的advisor或者私交比较好的tutor/lecturer等等去聊也好,切身地、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自己体会也好,方法很多,而且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为啥上面画出来了一个“你自己”呢,是因为在这个环境里,盲从而根本不清楚自己大概想要什么的人一定是没有好下场的。这不再是需要你闷着头学习考高分、两眼一睁开始竞争的环境了。一定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
  2. 如果发现你不喜欢这个环境,那么尽早转学。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专业,那么尽早转专业(虽然可能性很小很小很小),转不了专业那就快点转学。转学的话,拿你在poly的GPA+你的高中成绩+你的语言成绩+推荐信/文书去申请美本、英本、新加坡、加拿大、澳洲等等。注意,转学这条路的代价其实是很大的,不仅是你时间上的牺牲,也是对你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你一定要弄清楚,你自己是真的想要转学,还是只是看别人转学了自己心里痒痒也想盲目从众一下。
  3. 如果你发现你喜欢这个环境,并且想要走下去,那么尽可能多的利用身边的资源。怎么利用身边的资源呢?多跟教授什么的搞好关系啊。poly这个平台价值最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关系网和科研资源。跟教授走的近一些,功利一点看,你可以轻轻松松拿到ResearchAssistant给你的简历添彩,你可以将来找人家给你写推荐信(申研必备),你也可以了解更多poly的内部运作情况和内幕消息等等;学术一点看,在他们手底下办事儿真的会给你能力上的培养,他们如果看中了你的潜力能力也会给你更多的资源倾斜、帮你更好的发展;日常一点看,多几个忘年交、在校园里相互打个招呼心情就很好,它不香吗?怎么搞好关系?上课认真听、多互动刷脸,下课多跑去office hour或者email问问题,多聊聊,然后考试考个好成绩等等,总有办法的。
  4. 再写一点儿开学前暑假建议吧,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来着。
    首先,个人觉得提前适应一下英文的环境和模式是蛮重要的,从用英文开始浏览各个网站开始。我发现很多同学,尤其是内地高考过来的同学,他们对英文都是极其……抗拒的。网站、表格、文档什么的一定要转换成中文来看。这一点习惯其实是不太好的,毕竟你以后就要在英文的环境里生活学习了,全换成中文的有啥意义?你难道上课也要带个语音翻译吗?所以就趁着这个暑假开始培养一下自己的英文适应性吧,所有有关poly的网站、文件都用英文来看,有余力的话可以自己开书读Economist/WSJ等外刊,也可以开始看BBC新闻之类的播报。我其实并不建议把全部时间花在背单词上的,那样你的思维还是无法转变的,只是记住了这个单词是啥(大概率还记不住),还是英文阅读文章对中英思维习惯的转换来的比较实在一些。
    其次,一定要把自己的student handbook仔仔细细的看一遍。因为那里面有你这个program的全部信息,包括你未来四年的课程安排、GPA算法、评奖规则、辅修制度等等一系列非常非常关键的内容。这也是迅速了解poly这个环境的其中一条有效途径。延伸一下,如果你对其中的一门或者几门课有些好奇、想知道这几门课的大纲、考评方式等,那么可以拿着这门课的“课号代码+polyu”进行Google/百度搜索,就会有pdf文件搜出来,那就是课程大纲啦!


把评论区来自徐大佬的血泪建议放上来

就着徐大佬的建议补充一下:马上读本科的同学们,如果将来非常坚定的要出国读研+非常喜欢金融+去不了前三大and城大 要来poly了,千万避开FS,poly真的金融专业是应用数学系(AMA)下面的ISFA专业!!!不是FS不是FS不是FS!!!

如果能去前三大+城大,那么别来poly。前三大不用说为啥了对吧,选城大是为啥呢?城大一个是因为他们有quant类真金融专业;二个是他们很多基础课都开两个版本:内地生难度版本和local难度版本,这样内地生来了也能觉得学到东西;三个是因为他们和哥大有合作,如果前两年gpa3.7以上,那么后两年可以去哥大读书!有双学位证书!!这比破poly不是强多了吗!!(最初这些信息我是不知道的,信息不对称真的太可怕了好吗)

对读研地点没有偏好、对出国没有偏好、对摆脱体制没有执念的话,如果高考分数能去华五,那么别来poly别来poly别来poly!!

7月29晚上的时候poly给内地生放了offer。意料之中poly今年的分数线大跳水,但是没想到跳水了这么多(掉了100多分)。本来这篇文章本来是按照poly往年正常分数线、写给高考分数对应国内中高档985(华五,或者宽松一点C9)的学生的,让他们好好考虑poly的价值和选择poly的机会成本,但是没想到今年有很多来poly的同学们分数都对应偏僻小角落的末流985、一般的211、更甚至是末流211或者双非院校。

对应一般211/末流211/双非院校的同学们:如果你们有poly的offer,不管什么专业,FS也行,请无脑选择poly,poly就算学位再贬值,也比你们在内地可以挑的学校的价值要高得多。 对应偏僻角落末流985的同学们:来poly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对应大一点的城市的末流985:poly这边是酒管/土木/isfa的话,倾向于选择poly;af/acct/fs的话,价值大概差不太多,如果你不喜欢太体制内发展,或者说体制内外发展无偏好,那么来poly你绝对不亏,如果你有很大的执念说我就要待在体制内发展,我要稳定,那么留在985吧。

还有一点,poly现在的政策是:不可以双学位只能有一个主修,只可以有一个辅修,不可以跨院转专业,同院转专业成功的概率也偏低。

以后这篇帖子只更跟poly本身有关的东西,不涉及其他因素。我们为poly辩护也好、指出poly的不是也罢,我们都还是跟poly存在利益相关的人,poly都寄存着我们每个人的感情。

万物生长,各自高贵。真心祝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地。

关于天辰娱乐 /ABOUT US
天辰最安全、信誉、快捷的娱乐【skype:zhumeng1688】,是亚洲极具公信力的娱乐游戏公司,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天辰公司自主研发了基于playcraft引擎的H5网页版游戏,致力于带给天辰平台玩家最新颖、最高效的服务与娱乐体验。...

友情链接:

微信平台

手机官网

网站首页| 关于天辰娱乐| 天辰注册| 天辰新闻| 天辰注册| 天辰登录| 天辰平台| 天辰APP下载| 天辰代理加盟|

平台注册入口